“年纪大了,爬楼真是不方便!”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助力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自如;“生了场病,手抖得厉害咋办?”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能够精准引导患者恢复抓握能力;“孩子不在身边,真有点寂寞。”智能养老机器人可通过AI语音交互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……
日前,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的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上,聚焦养老服务中康复训练、护理照护、智能陪伴、健康监测、公共服务五大刚需场景的一系列康养机器人,给出了让银发生活更安心、更智慧的“科技答案”。
让每一句“唠叨”都成为珍贵回忆
民政部、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的《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,占总人口的22.0%。老龄化加速,高质量护理服务难以满足需求、成本与隐私等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。
在老年人面临的种种问题中,因身体机能衰退、家庭环境变化、社会关系转变等带来的孤独、焦虑问题日渐凸显。活动现场的情感驱动型养老机器人小智,展现了老年人“智慧伴侣”的新可能。
小智不仅是老年人日常健康的守护者,更是贴心的陪伴者。基于“智芸康养大脑”,小智不仅可以监测老年人的血压、血脂、血糖、睡眠等数据指标,整理成健康档案;还能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对话,不断丰富大模型训练数据,实现与老年人的定制化、场景化聊天。此外,还能够实现主动情感关怀,通过扫脸识别实时分析老年人的情绪,动态调整陪伴内容。
“小智还有一个贴心的功能,能够生成老年人的数字影像馆。”北京智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通过终端采集对话数据,结合摄像头采集影像数据,“智芸康养大脑”能够汇总生成“回忆照相馆”,“让老年人的每句唠叨都能成为珍贵的回忆。”他表示。
此外,平台还接入了寻医问药、家人数字人形象陪伴交流、危险报警等功能,目前,已经在丰台区某养老机构落地应用,服务人群超1万人次。
让每一次危险都能被及时看见
“小联小联”“你好,我在”“我摔倒了”“收到,马上为您联系客服……”
在子女无法及时陪伴身侧的情况下,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安全,让每一次危险都能被及时看见,北京联讯安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联讯安防)带来了线上线下相结合,“物联网+互联网+服务网”三网合一的解决方案。
“如果老年人摔倒了,发出需求报警,我们的线上智慧平台能够在3分钟内响应,基于7×24小时网格化管理的地面救助队伍,18分钟内就可以上门完成救护。”联讯安防副总经理王志新介绍道。“我们的救助队伍都经过红十字会、消防安全应急培训等,做到持证上岗。”目前,该服务已经在石景山区9个街道、海淀区部分街道落地应用。
除保障日常居家安全,改善长期卧床人群的生活质量也成为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新场景。
“重度失能人员如果照护不周可能引发褥疮、肌肉萎缩等并发症;同时,照护本身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。”北京护卧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初君介绍道。
公司的悬浮翻身全自动防褥疮床垫,能够通过动态压力调节、实时体征监测及风险预警功能,有效预防褥疮发生并减轻照护负担;同时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护与数据管理,助力机构提升护理效率。
“重度失能人员因为经常躺着,后背不透气,所以需要把病人身上的潮湿吹干。基于此,我们首创了控温和除湿功能,几乎无须人工干预,能够最大程度防止褥疮的发生。”初君补充道。与此同时,床垫能够基于AI技术,提供针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定制化解决方案,是全球首款将悬浮功能、控温功能、除湿功能等集合于一体的多功能照护产品。
让每一个需求都能得到响应
“通过小莉管家呼叫,保洁、维修、家政服务、购物、就诊,一站式满足日常生活需求。”在安利智智能机器人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安利智)的展台,正播放着“绿精灵康养机器人”的宣传片。
拥有一个机器人管家,可能是很多人对于未来生活构想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绿精灵康养机器人通过与安利智社区物业类机器人的交互贯通,让老年人居家安全的每个需求,都能轻松实现。
以看病场景为例,老年人能够通过小莉管家视频对接社区附近医院医生,对小毛病、老年病、慢性病等,在家就可以和医生面对面沟通。“一旦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,向小莉管家求救,它还会自动呼叫紧急联系人,如一直联系不到,会直接联系物业或者社区工作人员上门,进行应急处置。”安利智商务总监樊亚文介绍道。
“通过与社区和物业的有效联动,我们的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买药、买饭的居家养老需求,让机器人不再是单独行动,而是通过联动赋能社区、物业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提升。”樊亚文表示。
对于老年人的科学运动与康复需求,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大艾机器人)带来了系统化的智能康养整体解决方案,覆盖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评估-精准康复-日常助行-健康生活的全场景。
主办方供图
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通过检测老年人行走运动中的肌肉发力情况,能够对老年人是否有摔倒风险进行评估,并提供精准的训练方案。训练方案会应用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,并会结合老年人情况,提供早期、中期训练;偏重医疗场景的专业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,还能够针对高龄老人、重症老人、高位截瘫患者等提供康复训练。
“在此基础上,我们还研发了居家机器人,能够在保证康复效果和技术安全性的前提下,让老年人在家就能进行长期康复训练,从而减轻家人的照护负担。”大艾机器人副总经理杨永涛表示。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,大艾机器人还研发了一款日常助行的外骨骼机器人,十分轻便,穿戴好后可为老年人在上下楼梯、快慢走等场景中提供助力,增强老年人的日常出行能力。
面对琳琅满目的康养机器人,现场的中老年体验官表示,“希望家用机器人能够蓬勃发展,应用到每个家庭,让年轻人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有价值的工作。”而谈及对于康养机器人性能提升的构想,他们则表示,希望能够研发出多功能的复合型机器人,实现做饭、打扫卫生、辅助洗浴等生活上的照护;此外,可以研发宠物型陪伴型的小型机器人,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。
来源:北京科技报
文并摄:记者 贾朔荣